【主持人】我们知道,前几年某港口的大宗商品仓单融资欺诈案件给中国存货融资带来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几近导致大宗商品行业的信用崩塌。您认为,这背后的原因有哪些?
SHPGX导读:国内大宗商品存货融资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是什么?如何推动行业信用体系从主体信用转变为动产价值?货主、仓储和银行等各参与方都应注意什么?2月2日,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院长、国内供应链金融权威专家、商务部市场调控专家库专家宋华教授在做客某档财经类直播节目时,进行了主题为“破局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的专场直播交流。
内容整理自宋华教授直播答疑实录
【宋华】仓单融资或存货融资是一种基于物的信用,也就是基于经营过程中的商品或者流动资产产生的金融行为,这一融资形式在历史上很早就存在,也是目前供应链金融最为基本的业务产品。但是这一金融产品在法制不甚健全、道德风险较高的环境下,容易产生诸多的问题:
首先是货难控。一般质押的存货都是由第三方代为管理,但是大多数目前的第三方仓储管理粗放,主要依赖人力操作,这时仓管员的责任心,甚至道德风险的程度都会影响质押存货的安全,加之货主或者金融机构无法实时查看和监管货物的状态,就特别容易发生质押存货的虚假现象;
其次,钱难融。有时货权不清,货物和仓单一致性难以验证,影响仓单的转让和交易,货权和资金流不同步,存在风险;
第三,价难估。货品价格波动大,价格风险高,非标货品流通性差,处置困难。上述三大问题都是制约仓单融资的重要因素。